为您找到课程结果约 165

大学英语读写(III)
开课中

郑州大学
7人评价(22)人学习
【课程简介】 课程依托外研社 “十二五”普通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III(第三版)》(思政智慧版),一共包含八个单元, 对历史、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科技、教育等不同领域的多样化主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和多维度探讨。内容富有时代气息,充分体现思辨性和人文性。 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能力、创造力、自主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有效拓展学生知识面,丰富其人文素养,提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我们将带你在阅读中提升写作,体验语言学习与素养提升的完美融合!   【课程特色】 语言学习、文化输入与课程思政三者有机融合 课程秉持英语语言学习服务于文化学习和思政教育的理念,在提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感知力和爱国主义意识。 全英授课,虚拟情境,助力学生语言文化学习和情感体验能力 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通过语言的有效引导,营造逼真的语境,在虚拟的真实中,有效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化学习效果。 深入浅出,点面结合,生动有趣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剥洋葱式”不断深入问题,直到了解问题本质。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使学生体验意想不到的学习获得感。 【课程团队】 于艳平:郑州大学副教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研究方向为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英语教学等。曾两次获得郑州大学三育人先进个人,郑州大学成人等教育教学奖二等奖,多次获得郑州大学网评优秀教师荣誉称号。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六项,主持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第十批基金项目一项,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一项,主持校级课程思政重点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级省厅级项目多项,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其中CSSCI四篇,中文核心十篇;作为主要完成人出版学术著作四部。 李珩: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在《现代外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独立发表多篇科研论文。主持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郑州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等多项科研项目;主编并参编多部英语教材。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半决赛二等奖。2019年至2020年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 王凤华: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篇章语言学和英语教学。曾获得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河南省教学标兵”称号,发表论文五篇,主编、参编教材四部,主持参与省厅级、校级课题多项。 刘丹: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语习得及英语教学。曾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教学比赛奖励,发表期刊论文多篇。 张瑞: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语料库语言学、二语习得和外语教育。主持和参与省厅级项目多项;曾获得“外教社杯”全国校外语教学大赛河南赛区课组三等奖。

文献综述读写
开课中

湖北大学
21人评价(11)人学习
【课程简介】 目前,校要求学生阅读国内外文献并撰写课程论文,已成为普遍。国家倡导本科生参与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等活动,在 SCI、EI 或其他国际学术期刊发表相关专业论文,参与教师科研,聆听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也日益增多。这对学生的学术意识、能力及交流都提出了更要求。 本课程围绕完成英语文献综述这一成果,确定核心技能,选题—提出研究问题—搜索并确定文献—阅读及笔记—撰写文献综述(包含定义、转述、改写、整合他人观点、文内引用及参考文献格式、学术语篇中的常见文体特征)—学术展示(包括结构、语言、PPT制作及表达)—学术规范与伦理。   【课程特色】 1. 课程内容走心走脑:课程内容的设置注重“广”“专”“用”。“广”度体现在语料选自准学科类的语篇,突出共性,淡化专业,培养学生跨学科的学术共核词汇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采用案例分析法,遵循做、学、用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理解与参与。价值引领,育人理念润物细无声。本课程内容蕴含多项课程思政元素,体现于教学与训练过程涉及到的诸多概念以及要求学生具备的素养和品质。 2. 课程团队有保障:授课团队包含省青教赛一等奖、省五一劳动奖获得者、校十佳师德标兵、省教学能手等,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频频获奖。课程团队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长期坚持集体备课、磨课,分享教学中得与失,开展实体和虚拟教研活动,保障了课程的质量。   【主讲团队】 鲁玲萍: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已从事英语教学工作20年,教学经验丰富。曾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做访问学者。在教学中,研究主要关注英语教学的教学设计、方式与效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注重科研能力的提,分别在《中国教育报》理论版、《湖北大学学报》等CSSCI期刊上发表论文若干篇,并与同事进行富有成效的合作,主持并完成多项湖北省省级以及校级科研课题十多项,如学习共同体模式在学术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省教育厅)、 语言学习策略训练与英语听说能力的提(省教育厅)、内外向性格对教师课堂纠错策略的影响(校级)等,同时出版了“十一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教材《新世纪交际英语教程》、《新发展大学英语》、《新起点-大学英语听说教程》、《新标准大学英语》教材等若干部。曾受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邀请,为全国骨干教师做教学示范,拍摄的授课视频被外研社官网收录,供全国教师观摩。也曾在Ucreate备课沙龙与全国英语教师,分享其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曾代表湖北大学参加湖北省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荣获外语组三等奖,并授予“湖北省青年教学能手”荣誉称号,指导青年教师荣获外教社杯中国校外语教学大赛特等奖、湖北省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指导学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湖北省翻译大赛特等奖等。 陶涛: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英语教学工作,主讲校级精品课程“级英语”、基础教育改革研究等本科及研究生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多部:《新起点大学英语听说教程3》及教师用书(等院校英语课程“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新编综合英语7》及教师用书(等院校英语课程“十二五”规划系列教材)。主持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大学英语从EGP到EAP的实践研究》、主持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厅项目《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有效性的研究》、主持湖北大学教研项目《基于电子档案袋的多元化英语学习评价系统》。参与的科研项目《混合型和补充型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师人力需求和不同学生适应性上的对比研究》获2009年湖北省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谢雅和: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讲师。讲授《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口译理论与实践》、《口译笔记法》等课程。从事中国古典文学英译研究。曾获全国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外语课大赛湖北省三等奖、湖北大学第八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指导学生在“外研社 · 国才杯”全国英语阅读大赛、全国学术英语词汇大赛、“希望之星”全国英语风采大赛等多类赛事中斩获国家级三等奖一项、省级一等奖两项及其它若干奖项。参与编写教材两部,参与国社科等科研项目若干。 陈欣然: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教师,湖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口译分会委员,上海外语口译资格证书考试(口试)考官,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翻译中心专家评审组成员。通过人事部CATTI英语二级口译(交替传译)和二级笔译考试,口笔译工作经验丰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省教育厅项目1项,参编教材1部,发表论文多篇,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讲授《大学英语》、《学术英语》、《商务口译》等课程,多次教学质量考核优秀,曾获全国口译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 段然:湖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新视野大学英语智慧课堂2
开课中

武汉理工大学
99人评价(23)人学习
【主讲教师】 周静,,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一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多年开设本科课程《大学英语》、《通用学术英语》、《英语影视赏析与批评》,以及研究生专业课程《应用语言学》,教学效果优秀,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翻译大赛中获奖,是国家精品课程及精品资源共享课程《英语语言学》的主讲教师,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精品课程名师”、“青年教学名师”以及“师德先进个人”。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和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多项,主编参编国家级出版社教材两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十余篇论文,涉及语言教学、修辞研究以及中外语言与文化对比等诸多领域。   吴非,男,  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技术学及大学英语教学。开设本科生课程有《大学英语》、《英语影视赏析与批评》、《英语泛读》、《级英语-阅读》,教学效果优秀。参与省部级科研教研项目2项,主编参编教材两部,发表论文多篇。   杨艳,,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兼职雅思考官。从事大学英语教学25年,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主讲课程:《大学英语》、《跨文化翻译鉴赏与实践》、《文化与翻译》,每年均获教学优质优酬奖励。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湖北省翻译大赛中获奖,本人获湖北省翻译大赛口译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称号。参与编撰校十三五规划教材1本(副主编);主编或参编教辅教参4本。主要参与建设校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主要参与并完成建设校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校课程思政精品项目1项,在《江汉论坛》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叶俊,,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一部支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与大学英语教学。教学能力突出,曾获得“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湖北赛区综合组一等奖第一名、武汉理工大学首届课程思政课大赛一等奖,兼具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尚的道德情操,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青年教学名师”、“师德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是学校课程思政示范课堂和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的负责人。开设本科课程《大学英语》、《新闻英语视听说》、《级英语听力》等,深受学生喜爱。   王珏,,现任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一部讲师,毕业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获语言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及外语教学。从教多年开设本科课程《大学英语》、《英美文化与概况》、《中西语言文化概论》,教学效果优秀,在校级院级教学比武中获奖,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翻译大赛中获奖。多次获教学优质优酬。近年来主持和参与省级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多项,参编教材多部,在重要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涉及语言教学、修辞研究以及中外语言与文化对比等诸多领域。   贺小聃,,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话语分析、法律语言学、英汉语回指研究。主要讲授课程:《大学英语》、《商务英语》、《西方文化与交际》,以及研究生专业课程《语义学》。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及翻译大赛中获奖,每年均获得教学优质优酬一等奖,武汉理工大学校级精品课程《商务英语》课程负责人,被评为武汉理工大学 “师德先进个人”。主持和参与多项省级和校级科研、教研项目,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等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  

新视野大学英语智慧课堂4
开课中

武汉理工大学
22人评价(14)人学习
樊华,,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三部青年讲师,华中师范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英国利物浦大学MBA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语言学及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多年开设本科课程《大学英语》、《英语听力与口语》、《大学英汉互译基础》及来华留学生课程《中国概况》(China Panorama)。曾先后获得2017年度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优秀工作者”、2018年武汉理工大学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第十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暨“优秀教案奖”、2021年湖北省第七届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三等奖。 王婷婷,,武汉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三部讲师,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文学以及大学英语教学。从教多年,教授本科《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并主讲多个不同级别的口语课程,如《英语听力与口语》、《英语口语与交际训练》等,开设并主讲《美国历史与文化》,《英语影视赏析与批评》教研组成员,研究生专业课程《英美短篇小说选读》团队成员。近年主持和参与包括校级教研教改项目5项。获得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校二等奖,校教案评比优秀奖,指导本科生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

中国奇迹
开课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人评价(98)人学习
为满足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发展需求,以及我校“双一流”校建设的需求,英语学院集中优势资源录制《英语话中华》课程。 培养学生向全球观众有效传达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辉煌成绩的能力,促进跨文化的理解和欣赏。通过引人入胜的叙述和精湛的语言技能,学生将学习展示中国的细腻和真实的描绘,在国际社会中推广中国的正面形象。   【课程特色】 内容丰富:与其他同类慕课相比,本课程不仅涵盖了中国当代科技、文化、社会与经济等方面内容,还深入探讨了中国的当代发展和全球影响。这种全面性和综合性使学生能够获得对中国全方位的了解。语言准确:本课程准确使用英语表达中国的概念、术语和文化内涵。这种语言准确性是与其他同类慕课相比的一个显著优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提升他们的英语水平,更好地运用英语传递中国的声音,并减少误解和歧义。跨文化视角突出: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视角。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中国,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观念和价值观。这种跨文化视角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与国际社群进行交流和理解,增进彼此之间的文化认知和尊重。   【主讲团队】 张喜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应用英语学院院长,教授,文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国家公派留学归国人员,教育部丹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校大学英语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翻译协会对外话语体系研究委员会委员、2018年第十四届北京市等学校教学名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跨文化研究、文化研究、文化翻译、丹麦研究。 刘苏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大连海事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及比较文学研究。近年来,主编教材三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八篇,主持完成各级科研、教研项目十余项。 王淼: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同声传译方向博士。主要从事笔译、口译和中英对比语言学研究。海外学习和工作经历近13年。曾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提供口笔译、审校统稿、字幕翻译、应用程序翻译以及国际合作等语言服务。 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5篇,获科研奖励10余次。 闫雅萍:,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从教22年,担任过《综合英语》、《英语听说》、《级英语》、《英汉汉英翻译》、《研究生英语第二外语》等英语综合类课程及《中国文化:跨文化比较视角》、《中国文化概论》等专业类课程。完成校级贯培《综合英语》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等项目多项,发表《刘若愚的<文心雕龙>研究》、《文心西渐:历史、比较与发展》、等CSSCI期刊论文数篇,参与项目《基于核心素养,激活外语课程育人价值》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郑澈: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英美文学研究。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一项;在研北京社科一项;参与省部级重点、面上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参与撰写出版学术著作三部,译著二部;学术译文二篇;主持编写教材一部,参与编写教材二部;在《学术月刊》、《新文学史料》、《安徽史学》、《中外文化与文论》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多篇。 周建萍: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新闻英语、商务英语。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编商务英语教材2部,主编教学研究文集1部,参与多部商务英语和新闻英语教材编写。出版译著1部。 刘贵珍:文学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发表学术文章20余篇,入选2022年北京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负责人。社会兼职:北京市翻译协会副秘书长。 张占军: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编《级英语诗文阅读与欣赏》等多部教材,主译《剑桥美国文学史(第三卷)》等多部学术著作。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战后中国题材英语作品的跨文化研究 (10BWW023),主持多项地厅级项目。中国比较文学协会会员,北京市校教育教学能力测试评委。 李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复句关系及其标志的主观性研究;语篇推理研究。2008至2014年于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相继获得语言学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成果发表于《认知语言学评论》、《汉语语言与话语学报》、《语言学》、《语言暨语言学》等国际期刊,出版英文专著《汉语因果关系连词主观性研究》。 杨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学院讲师,硕导,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研究兴趣为社会语言学、语言政策与规划等。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1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国家语委等项目11项。 张玉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系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应用语言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外语教学与测评,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两部。主持教育部项目一项,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省部级外语教育及教育质量监测项目,主持教改和外语教学方向科研项目多项。 刘齐平: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美国族裔文学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Orbis Litterarum, Journal of Language, Literature and Culture等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数篇,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

基础法语
开课中

邯郸学院
0人评价(44)人学习
【课程简介】 在线网络平台上传了法语学习课、课件、学习资料、题库等,便于学生线上线下自主学习,提自主学习能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同时提法语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同类院校的法语课程学习提供借鉴。   【课程特色】 (1)中法英讲解,适于多种零基础学生。该课程面对零基础的英语类专业学生,主要采用汉语讲解、法英对比形式,容易让学习者理解掌握。(2)内容理实一体,益于激发学习兴趣。该课程内容基于《简明法语教程》,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追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升课程的趣味性。   【主讲团队】 韩淑英:教授,博士,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教师,邯郸市师德楷模,邯郸市优秀教师,曾在加拿大温哥华IH学校和英国贝德福德大学访学,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学、跨文化交际。担任法语、跨文化交际、语言学导论等课程,邯郸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法语》课程建设负责人及主讲教师。主持并完成省级课题8项,市级4项,校级4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EI期刊3篇,核心论文9篇;出版专著2部;曾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三等奖,邯郸市优秀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河北省等学校外语课大赛三等奖,华文杯教学技能指导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写作大赛(河北赛区)指导三等奖,邯郸市教育局颁发的“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评审专家”荣誉称号。 孙红艳:博士,教授,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河北省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感动邯郸教育十大人物,邯郸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北方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河北省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建设课程负责人、“英语专业文学与文化课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课题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参研课题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省校教学改革课题、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各1项,在研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6部。 魏晓红:邯郸学院教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历年教学评估优秀;是河北省校精品课(《英美文学及选读》)负责人,河北省校英语教育主干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河北省校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负责人,河北省校语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河北省精品在线建设课程(《英美文学及选读》)建设负责人。先后主持省级教学与科研项目11项,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出版专著1部,译著2本,编写教材10套,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河北省校第四、六、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河北省优秀翻译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二、三、四届“中国外语课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中国减贫的福建故事
开课中

福建农林大学
0人评价(211)人学习
本课程的创新体现在: 第一,在课程内容上,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中国减贫、脱贫为主题,在国内校尚属首次。 第二,从语言文学这个学科角度而言,它将语言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是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创新,也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一次创新。   【主讲团队】 汤志明: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中国农林科学与文化翻译与传播中心成员,200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英语专业,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MPA)硕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育研究、跨文化传播;多次荣获教学比赛奖励:国际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福建农林大学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外研社2022“教学之星”教学竞赛福建省赛区决赛三等奖。主持省厅课题2项,横向课题1项;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1人次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3篇,在《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等国内刊物发表论文7篇,并完成全国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英语阅读核心技能训练》(2020)。目前在编《大学英语写作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从脱贫走向振兴的福建乡村》等多部省级规划教材;开设中国脱贫主题相关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将专业所学与国家需求结合,在教育一线充分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陈白璧:福建农林大学教授。MTI翻译硕士学科带头人,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福建省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林科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福建省普通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评估专家委员会召集人(2017)、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杰出访问学者、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等学校教学名师。长期从事专业英语教学与科研及生态文明的跨学科研究工作,曾任第六届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2021)、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CSSCI、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编著、教材等共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决策咨询与建议共5项,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并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共3项,获福建农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授组)二等奖,获2021年度国际学院科研贡献奖第一名。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翻译与传播、生态文明(跨学科)等研究。 蓝书剑:福建农林大学讲师。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语言习得与语言教育研究、跨文化传播,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中国农林科学与文化翻译与传播中心成员。在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持续钻研深耕,获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综合组三等奖、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福建赛区本科校大学英语组三等奖,主持外语通识课程思政探索与研究、国际化视野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研究、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探索、国际课程项目《享誉世界的福建茶》等多项课题,参编《英语品读福建茶》教材,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周晶:福建农林大学讲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福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外语教育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局部语法视角的跨学科学术文本评价意义研究”、“学术论文中评价意义的跨学科对比研究”等市厅级、校级课题。曾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福建赛区视听说课组一等奖。2021年福建农林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十三届教师教学竞赛团体二等奖;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线教师文科组一等奖。 黄玲:福建农林大学讲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公共外语教师,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研究。主持多项省级及校级课题,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出国留学英语写作教学》、《雅思阅读》、《考研英语写作》、《国际交流实用英语》、《国际交流英语》等课程。2017至2018年,赴美国俄亥俄州奥特本大学访学一年。2021-2022年主持《菌草与国际减贫》国际课程,2022年主持《福草开道:中国菌草文化》译著编写,2022年参与《农林科技文本翻译》教程编写。

知识产权诉讼实务
开课中

南昌大学
0人评价(4)人学习
在《法律科学》等专业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多篇,主持和参与多个纵向和横向研究项目,擅长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原产地标记、商标侵权、网络息合规化等方面。 姜晓婧: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博士。江苏大学知识产权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在《科技与法律》《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西部法学评论》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刘磊:执业律师、专利代理师,七年外资企业技术研发经验,六年知识产权从业经验,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务经验,曾服务过多家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擅长将科技、知识产权与企业经营发展相融合,在科技与知识产权的获得、保护、运用、转化等方面具有独到经验。 熊尹一:泰和泰(南昌)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硕士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拥有工学学士、法律硕士学位,具有理工科加法学的复合专业背景,执业方向为知识产权法律事务。拥有专利代理师资质,任南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曾对接某国家专精特新企业,进行专利侵权分析比对、专利无效对比文件检索。曾对接某国家新技术企业,进行数据侵权分析。代理回力系列商标侵权案件,参与办理专利、商标侵权案件数起。     所著论文获华中师范大学优秀毕业论文,所著论文“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重构”获第十八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优秀奖,个人获2023年南昌市律师辩论赛优秀辩手。 史慧敏:执业律师、专利代理师、CCTV-12普法节目《律师来了》公益代理律师、有八年专利代理经验,代理过近千件知识产权申请或诉讼案件,具有丰富的知识产权纠纷处理经验,擅长知识产权纠纷、公司事务、金融纠纷。 李静之:泰和泰(南昌)律师事务所,律师,自2014年起从事民商事法律服务工作,专注于民商事领域法律服务,擅长知识产权与互联网法律服务。 曾为上海市版权局、江苏省版权局、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知识产权局、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中国电江西分公司、南昌市文化馆、南昌市图书馆、拼多多、后弦工作室、博汇九洲金融(博金贷)、懿懿投资(壹心贷)、金易金融(金易融)、金格科技、博新技术、同凯网络等单位提供法律服务。曾参加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版权局、文化部、上海市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组织的重点工作项目或科研课题,参与撰写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竞争小组《案例规则评析》。代理的案件入选2020年江西法院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为企业、机关等举办多场公开讲座。

新结构区域经济学导论
开课中

南昌大学
21人评价(5)人学习
第五单元讲授新结构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中经济体实践,涵盖中国发展经验和对外投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共性及新的趋势、GIFF模型和新结构国际智库工作方法、经济特区/工业园区助力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案例分析(埃塞俄比亚、贝宁、乌兹别克斯坦)等具体实践内容; 第六单元介绍新结构区域经济学的中国实践,包含风靡全球的竞争力模型与县域经济竞争力理论、新结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框架、中国县域发展战略的案例分析等多方面内容; 第七单元介绍中国区域发展成就,包含革命老区精准脱贫、吉林振兴、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与宁波市质量发展等内容,内容体现出新结构区域经济学在中国区域经济的实践,充分展示了中国理论、中国智慧、中国实践。 【课程特色】   全英授课 师资雄厚  课程全英文授课,并配有中英文字幕,为国内外学习者提供便利;在课程团队方面,既有学术造诣深厚的林毅夫教授、刘耀彬教授,也有孜孜以求的青年教师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案例丰富 注重实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展示中国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一带一路与对外开放、长江经济带质量发展等生动案例。中国特色 全局视野  总结中国发展经验,挖掘中国智慧与经验,彰显中国理论,弘扬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原理,让世界了解中国。 【课程团队】 李汝资:经济学博士,南昌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中部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赣江青年学者。主要讲授《新结构区域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课程。目前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项。获得优秀本科生论文指导教师、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奖励。 林毅夫: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教授、院长,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院长,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于 1986 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荣膺英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原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并获得法国奥佛涅大学、美国福特汉姆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1994 年创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并担任主任一职。2008 年被任命为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负责发展经济学的级副行长,2012 年任满返回北大,继续教学研究工作。现任中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参事,国家“十三五”、“十四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副主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论坛国际咨询委员会主席。著有二十余册新结构经济学著作,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 100 多篇论文。 刘耀彬:博士研究生导师,南昌大学副校长。主讲生态经济学、区域经济模型与方法、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等课程;主持国家社科重大、重点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11项,主编应用经济学系列教材6部,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40余篇。邵汉华:博士,南昌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赣江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与空间计量、宏观金融与银行效率评价。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课题4项。在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和《科学学研究》等SSCI/CSSCI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担任SSCI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和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匿名审稿专家。于佳: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国际发展合作部主任、资深实务专家,法国国家科学院国际发展研究中心(CERDI-CNRS)发展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和经济学双学士。曾在埃森哲(Accenture)咨询公司和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任职,直接负责海外投资、商务谈判、政府事务和公共关系。研究领域包括中国企业走出去实证研究、工业园区诊断以及制造业、能源和矿业的国际产能合作及全球影响等。主要负责新结构经济学在实践领域的落地和推广,负责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的国际合作和国际智库项目。于佳博士目前担任亚洲开发银行(ADB)顾问,是世界能源理事会(World Energy Council)未来能源领袖中国代表,任首届全球董事会成员,发展委员会委员(2015-2017)。赵秋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要素收入分配和新结构经济学。曾在Sustainability,The Annals of Regional Science,China Economist和《金融研究》等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曾获全国经济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一等奖、谭崇台发展经济学奖学金、上海青年经济学者论坛二等奖等国内外30余奖项。近年来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博士后面上基金一等资助项目以及国家与地方政府的智库项目。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                               

音乐与健康
国家级
开课中

宁波大学
9人评价(11)人学习
专业实例 直观感受 课程运用大量水平的由专业演奏家和演唱家的现场实录视频和采访花絮,加强听众的直观感受,让音乐直抵人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听觉和视觉冲击力。 通俗易懂 授课风趣 课程使用的语言、案例通俗易懂,图文混合讲解,教师授课富有激情并不乏幽默,易被不同文化层次的人群理解。   【主讲教师】 王蕾:宁波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主持两门国家级线上一流金课,长期从事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音乐治疗等方面的教学,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经典音乐的普及化和生活化。曾获浙江省校第二届课教学比赛一等奖,“宁波音乐奖”,宁波市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第九届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获浙江省首届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