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制度为视角,阐述经典理论知识,思考探讨统礼仪问题。课程内容包括:姓名字号、职官制度、选举制度、婚俗沿革、礼俗知识、天文历法等内容。课程充分利用现代新媒体教学手段图文并茂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引导树立文化自信和正确的三观,引发对人生、对历史、对学术的深度思考。
【课程特色】
内容全面,深入浅出 本课程共有六大专题,涵盖了中国古代的姓名字号、职官制度、选举制度、婚俗沿革、礼俗知识、天文历法各个方面。课程内容以普及为主 ,兼顾学术探讨。
提出问题,由点及面 课程讲解由从问题出发,引起学习者的兴趣、引发思考,最终解答问题。
联系实际,注重应用 课程遵循古为今用、以古为鉴的理念,在介绍中国古代礼制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解释当今礼仪规范的渊源,兼顾古今。
【课程团队】
余江: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校长、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天津市高等学校中文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学科评估评委,全国高教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全国赋学会常务理事,天津市社联智库专家委员会委员,天津市国学研究会副会长、韩国顺天乡大学孔子学院中国学研究中心运行委员会主任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讲座教授等,QS世界大学排名国际通讯评委;天津市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一级重点学科带头人;领衔两个省部级实验中心、一个省部级社科实验室;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先进个人,天津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主编的“中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语种外译”项目,入选国家级“十三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编教材2部,参编教材2部;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三等奖1次、市级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马兰州: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传媒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国学传播。出版《唐代边塞诗研究》等专著2部,参与编写国家重点出版图书1部,教材2部,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参与国家级及省部级社科项目多项。
蔡觉敏: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出版专著、译著各一部,参编书若干,发表论文40余篇;参与国家级社科项目2项,主持完成教育部项目1项。
牛尚鹏:天津外国语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古典文学、古籍整理;主持或参与多项目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项目;出版专著2部,参与编写国家重点出版图书1部,发表文章40余篇;获“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荣誉称号。
李楠:天津外国语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为古代文论、海外汉学;主持在研天津市哲学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教学项目1项,主持完成天津市教育工委重点调研项目1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编写国家重点出版图书1部、教材1部;入选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天津高校青年人才计划。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