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近现代文学阅读”着眼于混合式教学,将课程内容分为线上线下两个部分。线上部分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发展脉络进行讲解,思考日本近现代文学为何会呈现出现在所具有的形态;线下部分选择与线上讲解紧密的文学作品,在阅读中体会相关作品如何展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特点。
课程的线上部分由八个单元组成。分别是:
第一单元 人的出现
第二单元 人的建立
第三单元 人的描写之一——自然主义
第四单元 人的描写之二——反自然主义
第五单元 人的描写之经典化——私小说
第六单元 人与社会
第七单元 社会中的人
第八单元 访谈单元
以上内容是以“人”为关键词,对从明治维新到村上龙、村上春树登上文坛间的百余年日本文学发展所进行的观察和梳理。这一课程内容在设计时贯穿了以下思路:
首先、日本近现代文学与此前文学的根本性不同是它进入到描写普通人的阶段。但这一过程并非水到渠成,而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那么这种外来的思维方式如何进入到日本近代文学中,便成为设计“人的出现”这一单元的核心。
第二、由于外部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因此,“文学要描写普通人”这一点对于当时的文学家来讲必然是观念先行,至于如何进行具体描写还需要不断摸索。那么“人的建立”这个单元所要解决的,就是当时的文学家探索如何描写普通人的那一过程。
第三、在普通人的概念确立后,采用何种方法描写,以及描写的目的是什么自然会成为焦点,而这也就是“人的描写之自然主义”、“人的描写之反自然主义”以及作为人的描写之经典化的“私小说”这三个单元所要解决的问题。
第四、普通的人自然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文学必然要面对如何处理人与社会的问题。于是便有了“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中的人”这两个单元的具体展开。
在最后的访谈单元,我们将对阅读什么以及怎样阅读进行总结和概括,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发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有趣之处。
在对线上部分进行学习的同时,建议线下课程选择田山花袋的《棉被》、夏目漱石的《我是猫》、谷崎润一郎的《文身》、武者小路实笃的《友情》、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志贺直哉的《在城崎》、横光利一的《头与腹》以及叶山嘉树的《水泥桶中的信》进行阅读。以达到以讲解指导阅读,以阅读加深理解这一双向循环的效果,提高学习质量。
“日本近现代文学阅读”同样欢迎对日本近现代文学感兴趣的同学以自学的方式加入课程学习。通过学习获取日本近现代文学知识,思考日本近现代文学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阅读课程所推荐的作品及其他作品,提高自己的作品鉴赏能力,发现日本文学的“有趣”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