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传播中国文化是当下的使命,而廖华英教授却将这一使命贯穿在自己生命最宝贵的二十年。她深深地爱着中国传统文化,自觉承担起中国文化传播的重任。在近二十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执着地寻觅着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航线”。

 

二十载耕耘

构建完整中国文化课程资源体系

二十年前,廖华英教授敏锐地感觉到了在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于是设置了本校英语专业的选修课“中国文化简介”,并自编了《中国文化简介》(英)配套教材;经过6年的校本实践并吸纳了来自同行专家和历届学生们的建议,不断完善和提升了教材的框架和内容。2008年《中国文化概况》(英)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入选为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该课程获得多次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江西省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于2013年立项为省级资源共享课程。当大数据时代汹涌而至,她又开始了新的思考:是否可以通过大数据使中国文化在世界的传播更走心、更走强?当同行们还在犹豫和观望之时,廖华英教授便组织中外师生团队启动慕课的研发。经过一年时间脚本、PPT的打磨和设计,图片、视频的精选,中美四名教授的倾心拍摄,高技术团队的后期制作和修改等过程,精美的慕课终于在2016年11月全球上线,原来中国文化可以以另一种傲人的风姿展示在世界各地学习者的面前。两年多来,慕课的学习者已涵盖了90多个国家3万余人。廖华英教授团队高质量完成了中国文化英文课程线上线下资源,被认定为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别具匠心

打造中国文化线上“金课”

《中国文化概况》英文慕课涵盖了中国文化的基本内容,既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展示了现代中国元素。在呈现形式上,采用中外教对话的方式,从跨文化视角看待文化特征,使课程并未仅停留在文化表象及概念的英文表达上,更深入到不同文化中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行动偏好,以不同文化背景交流者互相理解和认可的语境和语言进行精准传递。在线教学活动设计紧扣课程特色,充分利用网络即时交互性,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实践作品视频分享等形式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运营团队积极组织和引导在线教学过程,互动交流充分,始终关注学习者语言输出和思辨能力的发展。

 

基于慕课

实现师生共赢新局面

中国文化慕课给团队师生开拓了研究空间和实践新思路,也给师生带来了崭新的成果。2017年,廖华英教授主持的“中国文化课程建设及其海内外平台的研发”获江西省第十五批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主持的“互联网+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获批第十七届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的学生作品“‘一带一路’中国文化先行——中国文化英文慕课作品”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带一路”国际专项二等奖;指导的“慕课公益计划”获得“创青春”省赛大赛铜奖。

 

倾心公益

在荣誉和挑战中执着前行

慕课在海内外的传播使廖华英教授及团队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同时开展的中国文化“慕课+翻转课堂实践”得到了《江西日报》、《赤子》、江西教育台、新华网等主流媒体的持续报道。二十余年来她坚持参与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当2017年带领中外师生走进江西省万年特殊教育学校,看见聋哑孩子们与外籍教师一起制作中国剪纸、灯笼、京剧脸谱时,在无声的世界里,孩子对中国文化的专注、渴望和热爱深深感染了她。在接受特教学校颁给她的“中国文化教育与创业指导教师”的聘书时,廖华英教授深感又一重任在身,那就是让聋哑孩子们也能有机会通过慕课学习中国文化,于是她又成功地指导学生研发了中国文化“汉语+手语”版慕课。中国文化手语慕课的研发让聋哑孩子们也能和其他正常孩子一样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也获得了主流媒体和省政府官网的报道和关注。2018年她指导的“中国文化手语慕课”公益项目入围了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之“红色之旅赛道”全省20强,应邀参加全国青春筑梦的红色之旅并获得省赛铜奖。

2019年伊始,廖老师主持的另一门省级精品在线《大学英语文化课程》慕课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上线,短短的春节假期就吸引了近万名学习者。她主持的《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英文慕课也在紧张的研发中,她希望能尽快建好“中国文化-跨文化-西方文化”系列课程和慕课桥梁,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

以慕课为舟,以挚爱为桨,廖华英教授及其团队将继续做中国文化传播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