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已结束,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第10次开课

开始:2023-02-18

截止:2023-06-30

课程已进行至

19/19周

成绩预发布时间 2023-06-28

期末考试截止时间 未设置

教学团队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邢台学院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副教授
河北师范大学
讲师
河北师范大学
助教

课程特色

视频(60)
PPT(31)
作业(29)
讨论(12)
文档(28)
考试(1)

怎么理解《跳蚤》中的陌生化艺术?

By 裴慧冉 2023-04-04 308次浏览

1 所有答案

  • 裴慧冉 2023-04-04

    (一)思维模式的陌生化——别出心裁的比喻

    《跳蚤》没有爱情诗中常见的玫瑰、胡桃等意象,取而代之的是画风奇特的跳蚤,初看令人匪夷所思。跳蚤是嗜血类昆虫,在中西方文化中,它都是被人们所厌弃的。诗人是如何把丑陋的跳蚤与圣洁的爱情联结在一起的呢?这两种事物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在邓恩的能言巧辩之下,读者又似乎心悦诚服,原来跳蚤是爱情的媒人呢。根据概念隐喻的观点,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模式。因此邓恩的这种奇思妙喻体现了思维模式的陌生化。在开篇中,诗人并没有因为跳蚤的叮咬而恼怒,反而暗自窃喜,他与情人的血液在跳蚤体内融合,血的交融意味着生命的交融。本是一件意外的叮咬事件,诗人却以此向求爱之人证明:你我已走入彼此的世界。正当听者满腹狐疑,百思不解之时,诗人乘胜追击,跳蚤饱餐一顿,大腹便便,它是我们的“花烛温床”,是我们“婚姻的殿堂”。这种妙喻不禁让人啧啧称奇,“我”与“你”在跳蚤体内不仅完成了血液的融结。我们的爱情还开花结果了。跳蚤至此不再面目可憎,它摇身一变成为爱情与婚姻的殿堂,这种大胆别致的奇喻正好印证了陌生化特点,使这一技巧得到有力的彰显。

    (二)语言形式的陌生化——戏剧性独白

    约翰·邓恩没有沿用伊丽莎白时期诗歌讲究的五步抑扬格,他另辟蹊径,运用口语体语言和戏剧化的技巧“打破了读者对以往规则的格律诗及其优雅的诗歌语言的习惯性阅读”(胡伶俐,潘利锋 2013:30)。以“邓恩为代表的口语传统”在十七世纪文坛中可谓独树一帜,诗歌大都讲究雕饰,注重格律,而《跳蚤》一诗中出现“mark”、“suck”这样的口语话词汇,是对传统诗作中矫饰浮华辞藻的反叛与陌生化。邓恩深受莎士比亚戏剧的影响,他将戏剧性独白运用到自己的诗歌创造中。从本质而言,这一技巧强调“戏剧”与“独白”,注重情节把握,其说话方式在说者与假想的听者中进行。在《跳蚤》一诗中,诗人是说话者,而他的情人是诉说对象。虽然听者全场缄默,没有只言片语,但从说话者的口吻和描述中,我们甚至可以揣摩隐身女主角的性格,这就是戏剧性独白的魅力所在。全诗可分为三幕,跳蚤贯穿全剧,它是男女主角臆想爱情的见证人以及缔造者,通过跳蚤联结而成的三幕剧充满戏剧性与幽默性,令人叹为观止。

    回复

添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