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课程结果约 410

英文名著轻松学
开课中

内蒙古工业大学
62人评价(10)人学习
【课程介绍】 课程选取世界经典的文学名著进行讲解和赏析,包含六个单元,分别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古希腊悲剧、莎士比亚戏剧、奥斯卡•王尔德童话、英美诗歌和欧•亨利短篇小说。课程在讲解文学故事的过程中拓展相关背景及文化知识,学习者通过阅读和赏析各种题材和体裁的名著,在提高课外英语阅读量的基础上,夯实英语语言基础,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最终提高文学修养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课程特色】 凸显经典 目标明确  从希腊神话这一孕育古老爱琴海文明的璀璨明珠,到英语文学世界的高峰——莎士比亚戏剧,课程选取世界经典文学素材进行讲解,目标明确。 内容充实 覆盖面广  课程涵盖小说、戏剧、诗歌、神话、童话等多种体裁,涉及美国、英国、希腊等多个国家的文学作品。 中英结合 以英为主  课程中涉及的名著故事情节用英语讲授,而对名著的评论分析及总结升华则使用汉语,便于学习者在欣赏英文原著的魅力的同时,可以更好地领悟、赏析世界名著的精髓。 娓娓道来 引人入胜  授课教师经验丰富,课程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讲解生动有趣、分析鞭辟入里,课程引人入胜,感染力十足。   【课程团队​】 田忠山: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师教育。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英文名著欣赏》、《大学“文化体验”综合英语教程》等多部教材,参编教材四部,译著两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教坛新秀”、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五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复赛三等奖等奖项。 郭萌:内蒙古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叙事学、英美文学。主持内蒙古自治区科学研究项目和教学研究项目多项,在各类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曾获内蒙古自治区青年教师英语教学技能大赛三等奖,并多次在内蒙古工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艺大赛中获奖。 王欣欣: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研究等项目9项,发表学术论文10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出版译著三部。获得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第五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复赛三等奖等奖项、第八届内蒙古师范大学中青年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外语组第一名等奖项。 刘月秋:内蒙古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英语语言文学和英语教学。主持内蒙古工大学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主编、参编教材多部。获得高等教育内蒙古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内蒙古工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二等奖、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二等奖等奖项。 孙磊: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及英美文学。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英语学科专项课题”等五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荣获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英语类专组)内蒙古赛区商务英语组二等奖,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本科院校人文社会科学组三等奖“,外研社杯”教学之星大赛复赛一等奖。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

英语科技文献阅读
开课中

哈尔滨工业大学
19人评价(9)人学习
【课程介绍】 本课程介绍与英语科技文献相关的知识、英语科技文献的语言和语篇特征,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帮助学生掌握英语科技文献的阅读技巧,提升文献阅读能力。课程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介绍常见的十种科技文献的形式、内容和特点;第二章介绍与学术期刊相关的一些息以及如何查找顶级期刊、顶级会议和本领域顶级科学家;第三章介绍一些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文献阅读和撰写效率的软件;第四章分析科技文献的文体特征;第五章和第六章分别分析期刊中的研究性文章和综述性文章。   【课程特色】 内容全面  涵盖学术期刊、专著、学术会议文献、毕论文、技术报告、科技新闻、专利、产品说明、政府出版物以及标准这十类科技文献,并对其概念、分类、特点等进行充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各类科技文献及其特点,为阅读科技文献做好铺垫。 重点突出  课程以研究型期刊论文和综述型期刊论文这两种常见的期刊论文为主,针对这两种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剖析如何快速、有效地捕捉文中关键息,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并掌握如何阅读这两类期刊论文,提升阅读学术期刊论文的能力。 注重方法  针对如何读懂论文的重点部分,课程教授学生学会寻找语言线索并采取科学的阅读步骤,通过实例讲解,直观展示如何利用所学技巧和线索进行阅读,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讲练结合  课程在讲解阅读技巧的同时,配以相应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运用所学的阅读技巧,从而完成从“学懂”到“会用”的转化,最终能够融会贯通,实现学以致用。   【课程团队】 赵毓琴:哈尔滨工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方法、英语教师教育研究、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赵老师从教三十余年,教授非英语专硕博研究生科技文献阅读、学术口语交流英语、PETS5等课程,曾访问过加拿大、美国、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   常梅:哈尔滨工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作为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教学参考书近20部,在《外语学刊》、《黑龙江高教研究》、《黑龙江社会科学》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10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科研项目20余项。常老师从教二十多年,为非英语专硕博研究生讲授实用英语、科技文献阅读、科技翻译、科技论文写作等课程,曾获校教学竞赛一等奖,赴美国、新加坡、波兰等国家学习交流。   刘秀杰:哈尔滨工大学外语学院研究生英语教学部副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方法、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英语文学。刘老师从教近二十年,为非英语专硕博研究生讲授科技文献阅读、雅思英语(学术类)、实用英语等课程,也为英语专硕士生开设二战后英国文学等课程。   栾岩:哈尔滨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生英语教学部教师,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博士,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翻译教学法及翻译教学实践、跨文化交际教学等。栾老师从教已逾二十年,主要为全校非英语专硕士研究生讲授科技英语文献阅读,科技英语翻译及实用英语写作等课程。

工科学术英语读写与交流
国家级
开课中

河北工业大学
89人评价(18)人学习
We have three parts in this course. The first is Reading Skills of Academic English. By analyzing the latest articles from Nature, Science and other first-class journals and original-version textbooks, We'll help you learn new vocabulary, summarize syntactic features and structure.  The second is Writing Skills of Academic English. We'll instruct you how to write abstract, keywords and acknowledgments, title and affiliation, literature review, results, conclusion, references, etc. You will be guided by our expertise in academic writing. The third is Speaking Skills of Academic English. We'll offer the authentic English video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lecture, present the basic procedures and common expressions step by step, and help you become the most confident speaker!   此课程可有效帮助有学术英语需求的人士特别是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在学术英语阅读能力、学术英语论文写作及参加国际会议听说方面得到专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学术英语阅读讲解《自然》、《科学》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和原版教材中的文章,帮助学生学习学术英语文章的句法特点和篇章结等。学术英语写作系统讲解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学术英语口语提原汁原味的英文会议、讲座视频,让学生一步步了解国际会议的基本步骤及表达技巧。

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
开课中

内蒙古工业大学
2人评价(237)人学习
【课程简介】 2035年,自治区将全面建成国家现能源经济示范区,实现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融。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能源基地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以其独特的资源、能源和地缘优势,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学习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为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打下坚实基础。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新能源专知识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素养。同时,通过阅读和翻译英文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国际新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新能源专的不断发展。提升竞争力,在新能源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的专人才更具竞争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在新能源行的就竞争力。   【课程特色】 新能源专英语课程是专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新能源技术和应用方面的英文资料为主要内容,主要从阅读和翻译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英语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新能源技术的认识。 (1)专性: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专注于新能源领域,能够为学生提、深入的英语学习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素养和竞争力。 (2)针对性:该课程针对新能源领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需求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行的发展需求。 (3)实践性: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翻译练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丰富的实践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4)文化性:该课程传承中国文化,《天工开物》详细描述了水力和动能的利用,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力的敏锐洞察。《太平寰宇记》则记载了风能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风能的认识和利用。《农政全书》将太阳能的原理应用于农生产之中,彰显了古人对太阳能的独特理解。而《黄帝内经》则从气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体与自然能量的关系,揭示了气能在养生和医疗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本草纲目》更是将生物能的概念引入医药领域,为后世提了宝贵的生物能利用经验。   【主讲团队】 董君:教授,硕导,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社科规划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2部。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次。 田忠山: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师教育。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两部。   王新: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工程翻译”“科技翻译研究”“英汉\汉英笔译”和“交替传译”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最近五年承担和参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出版译著一本。最近十年一直为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项目”承担口译工作。   樊小明:蒙古族,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理工科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15年。曾参加5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4项自治区级项目,获得了第十届、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刘月秋:内蒙古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实践。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项、内蒙古工大学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出版专著3部;2024年、2016年分别获高等教育内蒙古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2024年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2024年获内蒙古工大学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2020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三等奖;2017年获内蒙古工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二等奖。   田玉霞: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全国MTI教指委教研项目、自治区级、校级教研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教材3部;参与智慧树平台课程建设3门;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获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内蒙古赛区翻译组特等奖,主要从事翻译学的教学和研究,为本科生开设英语笔译、写作,为研究生开设应用翻译等课程。   王瑞敏: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学专副教授,讲授《通用英语》《科技翻译工作坊》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翻译。主持各级各类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内蒙古工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内蒙古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外教社”杯英语大赛二等奖。   杨铁东: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和西班牙语教学法、拉丁美洲区域国别研究,入选2014年度外交部西班牙语人才库、2023年度内蒙古外事办西班牙语外事翻译人才库。主持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务费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声临其境学英语
开课中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13人评价(22)人学习
【课程介绍】 本课程由中外教团队联合打造,甄选欧美影视剧原声无字幕片段和传唱度较高的英文歌曲作为学习素材,涉及五大主题:情感世界、成长历程、日常生活、职场生涯、社交活动,涵盖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实用场景话题,从纠正发音、词汇运用、情景表达、文化交流进行一站式训练。通过分析电影主题和其反映的时背景,带学生了解中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使学生通过电影观察世界,认识自我、品读生活,进而树立国际视野,理解文化差异,增强批判性文化意识。   【课程特色】 立德树人  课程通过中外教文化访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思辨能力培养之中,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即学即用  课程运用盲听-精听-跟读-配音的输入即输出同步训练法,使学生掌握发音技巧,扩充高频词汇,学会情景表达。 实用有趣  课程以欧美影视剧和歌曲为视听素材,生动创设真实语言情景,围绕生活、职场、情感、学习等实用话题展开,让学生在乐中学,掌握实用的表达。   【课程团队】 许阳: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副院长,黑龙江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省教育厅中职英语技能大赛考官。从事公共英语、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研究。出版教材四部,在国家级、省级发表论文八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七项。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荣获黑龙江赛区高职组一等奖。   杨瑞: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英语教师。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两年。参编省级教材两部;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三篇;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三项。多次荣获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写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王峰: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教师。主要讲授公共英语、欧美电影赏析课程。曾指导学生获得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英语写作技能大赛一等奖。   毛嘉岳: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教师。主讲课程公共英语。发表高职课程相关论文五篇,参编教材一本。曾获全国高职高专写作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王莉娅:哈尔滨石油学院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全国英国文学研究学会会员,全国能源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高校英语教学学会学术委员,担任各项省级大赛评委和英语专评估专家。多年从事英语专高年级语言文学教学,主讲课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十二项,出版著作、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目前主持两项省级科研项目。曾获省教学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曾宪梓教师奖、省先进工作者等。   张敏:黑龙江民族职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妇女人才库储备人才,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面试官,学院英语专带头人。从事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版教材十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七项。曾获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教学大赛一等奖。

人工智能应用
开课中

南昌大学
0人评价(11)人学习
我们将引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进展、行案例和教学技术,确保课程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通过这种方式,课程能够不断适应技术发展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课程特色】 本课程精心建了一个全面且多元的科技教育知识体系,覆盖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传统与前沿应用、智能生活、智能交通、智能教育、智能设计、智能医疗、智能制造以及人工智能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深度挖掘并展现了科技的精华。我们采用混合式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不仅传递理论知识,更重视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感受,以此加深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和情感认同。集结了一支由行专家和学者组成的权威教学团队,并配备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确保了教学的高品质和实际效果。在传授人工智能技术的基础上,本课程也鼓励学生进行技术创新,推动传统技术与现智能技术的有结合,为科技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获得对人工智能深刻的认识,并在创新中传承,成为科技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主讲团队】 邱璟: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教育部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南昌大学教学名师,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省专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委,江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美协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课程思政教学、文化素质教学指导美术与设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迄今获江西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00余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0余部。迄今主持并主讲了9门跨学科、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平台、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平台上线运行的精品课程及国际课程。   钟运健: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持或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江西省社会科学重大委托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等项目;在北大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多篇;出版专著及教材多本。   宋志豪:思想政治教育专硕士,南昌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江西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专委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职规划与就指导工作。多次荣获南昌大学学生工作先进个人、就工作先进个人,荣获南昌大学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大赛系列工作杰出贡献奖、南昌大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突出贡献个人等荣誉。指导的作品荣获第七届中国高校电视奖一等奖、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大赛银奖。   谢浩宇: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  迄今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竞赛等级奖十余项,其中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全国三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全国二等奖和全国三等奖、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许广浩:男,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持或参与艺术类重点课题3项;申请个人专利2项;获得国家级、省级设计类比赛奖项若干。   程嘉威: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大学美育》等多本教材参编,为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成员,所参与的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

国际汉语教师培训系列之基础语法篇
开课中

北京语言大学
0人评价(31)人学习
目前国内已有三百多所高校设有汉语国际教育专,但师资数量仍远远不够。中文教师培训成为必需。但由于面广量大,有效培训很具挑战。因而利用线上课程进行师资培训极其重要。本课程即为面向海内外中文教师所设计的师资培训课程。其应用面除了高校本科生,更重要的是社会学习者(海内外中文教师及潜在师资)。本课程计划未来5年内,面向高校和社会开设10期次,为汉教本科人才培养及师资培训贡献力量,预期培养2万人次以上。   【课程特色】 目前同类慕课较少,相关慕课包括两类: 一类是面向汉语学习者的语法学习课程,如中国大学慕课平台的《速成汉语语法课堂》,该课程以常用汉语语法点为明线,以中国社会、文化题材为暗线,将语法项目的学习融入真实文化语境中,讲解细致,练习丰富。但内容不够全面系统,课程也只面向二语学习者,教学的示范性不足。 第二类则是面向中国学生的语言学类课程,如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的《语言学概论》,该课程深入浅出地阐释语言学主流理论,涵盖了语言学的主要知识点。课程内容丰富,偏重知识的讲授,更适合母语者提高语法能力之用,对中文教师教学的指导性不够直接。   【主讲团队】 郭晓麟:女,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语法研究。发表的主要论文有:事实的申明:体标记“在”的语用意义;意外:起始义“V上”的语用意义;复合共现趋向结功能初探;简单共现趋向结与远距离认知位移事件;对外汉语教材语法教学示例的基本原则——以趋向结为例;“希望”和“愿意”的愿望表达模式解析等。出版及参编著作有:《现汉语趋向结系统的功能研究——基于事件语义学的考察》;《基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法功能探索》;《图解汉语语法难点学习手册》;《语法及语法教学研究》(副主编);《对外汉语本体教学概论》(参编)。担任的主要课程有:汉语语法概说;初中级汉语综合;初中级汉语口语;现汉语;语言学概论;现汉语特殊句式。2015年获北京语言大学第二届教学名师称号。

法国历史:从古到大革命
开课中

大连外国语大学
7人评价(20)人学习
本课程为介绍法国历史与文化的通识类课程,主要讲述从古(L’Antiquité)到第一共和国(La Première République)长达两千多年的法国历史,以独特的视角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了仔细梳理,涉及法国各个时期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情况。本课程面向法语专高年级本科生,有一定基础的法语二外学生或其他法语爱好者也可以按需学习。

基础韩国语(一)
开课中

南京师范大学
4人评价(42)人学习
课程简介: 基础韩国语(1)为朝鲜语专的韩国语基础课程,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旨在更加有效地夯实学生的韩国语语言基础。学习痛点难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总结和制作了有效记忆的微课。课程内容分九个单元,每个单元为一个主题,包括问候、手聊天工具、家庭成员、时间、饮食、 生日、购物、身体与疾病、大学生活,每个主题包含词汇、语法、 课文,不同环境的常用句、语法补充与讨论、练习题以及单元测试,方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掌握基础韩国语。   课程特色: 1. 语音方面:基础韩国语教学中经常出现的痛点为韩国语各类元音、辅音相似性高不容易分辨,音变规则复杂种类多,通过经验发现部分学生会在语音教学过程中因繁杂的规则对语音失去兴趣,导致基础不够扎实语音练习不够,未解决以上痛点和难点,将元音和辅音教学简化,思出能够有效记忆的元音和辅音微课课堂,音变部分内容融入到课文进行学习,通过会话和练习有效掌握语音规则和发音方法使学生掌握韩国语语音体系。 2. 词汇方面:根据各单元主题罗列了常用词汇,词汇讲解分为课前关联词汇,课文新词以及补充词汇,结合息时词汇使用的特定加入了微等社交平台相关词汇,以便有效组合成为简单易懂的句子。 3. 语法方面:以语法意义、使用语境、活用规律以及例文的使用进行讲解。部分课文后面还加了补充语法和讨论,有效分辨相似的语法。   课程团队 1. 李海燕   讲师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历   获奖经历: 2017外研社多语种“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亚军 2017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 2017年度南京师范大学微课教学大赛一等奖 2018年度南京师范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 2021年度南京师范大学微课教学大赛三等奖   2. 李红梅     副教授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历 获奖经历: 2009,南京师范⼤学精品教材(《新基础韩国语》)⼆等奖   3. 金永兰    讲师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历 4. 朴惠京    外教        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学历

习语“金”典百句百讲
开课中

西北师范大学
0人评价(23)人学习
【课程简介】 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微课由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传媒学院、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育技术学院师生共同主讲,旨在引导广大干部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帮助人们更好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的丰富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深入学习思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化新篇章。   【课程特色】 (一)首创性 《习语“典”读》《习语“金”典百句百讲》《理解当中国》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二、三、四卷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选取习近平总书记用典金句,首次以中英双语微视频形式进行解读阐释,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也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国际传播的有益尝试。(二)实践性 《习语“典”读》《习语“金”典百句百讲》《理解当中国》系列微课的推出注重体现宣传工作时度效要求,注重体现受众思维和现传媒技术手段的运用。系列微课以全国上下学习掀起《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热潮为契,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学习强国”甘肃平台、西北师大“学习强国”号、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为网络传播平台,24小时不间断播出,每讲5分钟左右,有利于营造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的浓厚氛围,是实现新时宣传思想工作强起来的创新探索。(三)有效性 《习语“典”读》《习语“金”典百句百讲》《理解当中国》以高校师生、企事单位干部群众为主体受众,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双语研读和学习,帮助高校师生、企事单位干部群众精准掌握了许多中国特色核心概念的英文表达,不断提升政策水平与翻译水平,提升进行中国文化外宣的精准表达能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奠定语言基础。(四)公认性 《习语“典”读》《习语“金”典百句百讲》《理解当中国》系列微课的内容全部选自《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文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英文版)确保语言文字翻译精准,表达准确规范。契合了“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传播的内容定位和受众定位,上级宣传部门、党员干部、高校师生、企事单位干部群众的认可度高,传播的社会效益良好。   【主讲团队】 曹进: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教育硕士,英语执行导师。甘肃省教学名师,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特聘教授。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人才培养院系联盟副理事长。国家级一流专建设点负责人,国家级一流课程《英语文学通识》负责人,甘肃省外国语言文学类专教学指导、认证与教材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甘肃省涉外应急语言服务基地主任,甘肃省大学外语研究会副会长。 曾任中国成套设备进出口总公司驻津巴布韦分公司首席翻译。兼任全国翻译专资格(水平)考试英语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CATTI杯”全国翻译大赛组委会专家顾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翻译学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传统文化翻译与国际传播专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外语教育技术专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语言服务专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符号学专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委员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外语学科发展联盟师范院校专委员会副主任。 王国礼:甘肃陇南市人,博士,副教授,现任西北大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主讲《比较文学概论》《英语文学通识》《美国文学史》等课程。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近10篇,出版专著1部、译著2部、教材2部、主持教育部、省级科研项目3项。 宁振: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翻译及教学研究工作,曾赴英国阿伯丁大学和波黑萨拉热窝大学孔子学院工作访学。 郭亚文:西北师范大学副教授、西北师范大学MTI中心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教学、翻译技术、典籍翻译等。 朱晓娟:女,1980年2月出生,汉族,江苏邗江人,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负责学生思政教育。 白丽梅: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翻译硕士培养管理中心主任,剑桥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 彭建明:现任西北师范大学波黑研究中心副主任,外国语学院教师 研究生课程: 1.《工程笔译MTI》 2.《交替传译MTI》 3.《商务口译MTI》 本科生课程: 4.《翻译实践》5.《翻译理论》6.《外事笔译》 孙歆宇:文学硕士,1997年9月至2001年7月在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习 ,获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至今,在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任教;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中田纳西州立大学访学。 曹文: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2002年获文学学士学位,201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2014-2015年英国阿伯丁大学访问学者,2019年至今在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攻读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参与国家社科项目及省社科项目2项,主持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等2项,主持、参与校级教学研究项目多项,省级精品课程《英语写作》主讲教师,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英语学科课程与教学设计》主讲教师。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全国英语辩论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并获指导教师特等奖等多项奖励;多次获校级优秀班主任、优秀实习指导教师称号。 赵丽瑾: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院长。主讲《中外电影史》《影视批评》《影视作品专题研究》等课程。先后发表各类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3部、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省级科研项目10项。 李莉:甘肃兰州市人,博士,副教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中文教育。2017年8月至2019年7月受孔子学院总部公派,赴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孔子学院任教,获得摩尔多瓦教育、文化和研究部“杰出贡献”奖,摩尔多瓦自由国际大学2018、2019年度“优秀孔子学院教师”奖。曾获得2014年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016、2019年甘肃省“孔子学院杯”汉语国际教育专学位硕士教学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主持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国别研究项目、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等,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 韩璐:博士,副教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思政课教学示范与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西北师范大学)研究员、陕西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研究员。 赵慧杰:博士,副教授,2005年、2010年分获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文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2018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民俗学专,攻读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阿拉伯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岁时节日、传统民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主讲课程:《基础阿拉伯语》《高级阿拉伯语》《阿拉伯语语法》《应用阿拉伯语》《跨文化交际》等。 董宵朦:博士,副教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朝鲜语系主任。主讲《中级韩国语/朝鲜语》《韩国语/朝鲜语会话》等课程。先后发表论文4篇、专著1部、主持校级项目1项。 魏欣:硕士,讲师,现为西北师范大学翻译系教师。主讲《交替传译》《应用文写作》等课程,通过国家人社部二级口译/笔译考试,获得国际中文教师证书国际中文传播教师证书,雅思官方认证教师。 王芸霞:甘肃靖远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团委书记、专职辅导员。主讲《大学生职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指导》等课程。获得2021年度西北师范大学就工作先进个人;甘肃省首届高校就指导教师职能力大赛(本科组)二等奖;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张碧全:甘肃天水市人,硕士,讲师,现任西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专职辅导员。主讲《大学生职生涯与发展规划》《大学生就指导》《军事理论、军事训练》课程, 先后荣获省级以上多项荣誉,参与省级科研项目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