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课程结果约 403

工科学术英语读写与交流
国家级
开课中

河北工业大学
89人评价(15)人学习
We have three parts in this course. The first is Reading Skills of Academic English. By analyzing the latest articles from Nature, Science and other first-class journals and original-version textbooks, We'll help you learn new vocabulary, summarize syntactic features and structure.  The second is Writing Skills of Academic English. We'll instruct you how to write abstract, keywords and acknowledgments, title and affiliation, literature review, results, conclusion, references, etc. You will be guided by our expertise in academic writing. The third is Speaking Skills of Academic English. We'll offer the authentic English videos of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lecture, present the basic procedures and common expressions step by step, and help you become the most confident speaker!   此课程可有效帮助有学术英语需求的人士特别是高校本科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在学术英语阅读能力、学术英语论文写作及参加国际会议听说方面得到专指导,全面培养学生的学术英语实际应用能力。 学术英语阅读讲解《自然》、《科学》等国际一流学术期刊和原版教材中的文章,帮助学生学习学术英语文章的句法特点和篇章结等。学术英语写作系统讲解学术论文的写作技巧。学术英语口语提原汁原味的英文会议、讲座视频,让学生一步步了解国际会议的基本步骤及表达技巧。

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
开课中

内蒙古工业大学
2人评价(200)人学习
【课程简介】 2035年,自治区将全面建成国家现能源经济示范区,实现能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共融。作为我国的重要资源能源基地和北方生态安全屏障,内蒙古以其独特的资源、能源和地缘优势,在我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将发挥重要战略支撑作用。 学习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他们的英语交流能力,为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打下坚实基础。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能够加深学生对新能源专知识的理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专素养。同时,通过阅读和翻译英文文献,学生可以了解国际新能源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从而推动新能源专的不断发展。提升竞争力,在新能源行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具备英语阅读和翻译能力的专人才更具竞争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在新能源行的就竞争力。   【课程特色】 新能源专英语课程是专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新能源技术和应用方面的英文资料为主要内容,主要从阅读和翻译两个方面培养学生的专英语应用能力,并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对新能源技术的认识。 (1)专性: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专注于新能源领域,能够为学生提、深入的英语学习资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素养和竞争力。 (2)针对性:该课程针对新能源领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需求进行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新能源行的发展需求。 (3)实践性:通过大量的阅读材料、翻译练习和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新能源英语阅读与翻译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丰富的实践会,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和翻译水平。(4)文化性:该课程传承中国文化,《天工开物》详细描述了水力和动能的利用,展现了古人对自然力的敏锐洞察。《太平寰宇记》则记载了风能的应用,体现了古人对风能的认识和利用。《农政全书》将太阳能的原理应用于农生产之中,彰显了古人对太阳能的独特理解。而《黄帝内经》则从气能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体与自然能量的关系,揭示了气能在养生和医疗中的重要作用。最后,《本草纲目》更是将生物能的概念引入医药领域,为后世提了宝贵的生物能利用经验。   【主讲团队】 董君:教授,硕导,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与研究分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应用翻译研究专委会常务理事。主持和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社科规划项目、教学改革项目等1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译著2部。获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获自治区教学成果一等奖、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次。 田忠山: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主任,教授。主要研究英语教学法和英语教师教育。主持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等项目15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主编教材两部。   王新: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讲“工程翻译”“科技翻译研究”“英汉\汉英笔译”和“交替传译”等课程。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最近五年承担和参与国家和内蒙古自治区级科研项目,出版译著一本。最近十年一直为科技部“发展中国家科技培训项目”承担口译工作。   樊小明:蒙古族,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理工科博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工作15年。曾参加5项国家级项目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4项自治区级项目,获得了第十届、第十四届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三等奖,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近30篇。   刘月秋:内蒙古工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文学和翻译实践。主持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项目1项、内蒙古工大学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副主编、参编教材多部;出版专著3部;2024年、2016年分别获高等教育内蒙古工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三等奖;2024年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2024年获内蒙古工大学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三等奖;2020年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三等奖;2017年获内蒙古工大学第十二届青年教师教学技艺大赛二等奖。   田玉霞: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全国MTI教指委教研项目、自治区级、校级教研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近20篇;参编教材3部;参与智慧树平台课程建设3门;荣获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首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二等奖,获第九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内蒙古赛区翻译组特等奖,主要从事翻译学的教学和研究,为本科生开设英语笔译、写作,为研究生开设应用翻译等课程。   王瑞敏: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语言文学专副教授,讲授《通用英语》《科技翻译工作坊》等课程,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翻译。主持各级各类项目7项,发表学术论文近20篇,曾获内蒙古工大学优秀教学质量奖,内蒙古工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一等奖,内蒙古自治区“外教社”杯英语大赛二等奖。   杨铁东:内蒙古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和西班牙语教学法、拉丁美洲区域国别研究,入选2014年度外交部西班牙语人才库、2023年度内蒙古外事办西班牙语外事翻译人才库。主持自治区社科规划项目、自治区直属高校基本科研务费项目、校级科研项目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

声临其境学英语
开课中

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13人评价(16)人学习
【课程介绍】 本课程由中外教团队联合打造,甄选欧美影视剧原声无字幕片段和传唱度较高的英文歌曲作为学习素材,涉及五大主题:情感世界、成长历程、日常生活、职场生涯、社交活动,涵盖学习、生活、工作、社交等实用场景话题,从纠正发音、词汇运用、情景表达、文化交流进行一站式训练。通过分析电影主题和其反映的时背景,带学生了解中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使学生通过电影观察世界,认识自我、品读生活,进而树立国际视野,理解文化差异,增强批判性文化意识。   【课程特色】 立德树人  课程通过中外教文化访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思辨能力培养之中,弘扬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即学即用  课程运用盲听-精听-跟读-配音的输入即输出同步训练法,使学生掌握发音技巧,扩充高频词汇,学会情景表达。 实用有趣  课程以欧美影视剧和歌曲为视听素材,生动创设真实语言情景,围绕生活、职场、情感、学习等实用话题展开,让学生在乐中学,掌握实用的表达。   【课程团队】 许阳: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副院长,黑龙江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理事,省教育厅中职英语技能大赛考官。从事公共英语、英语口语、商务英语口语课程教学研究。出版教材四部,在国家级、省级发表论文八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七项。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荣获黑龙江赛区高职组一等奖。   杨瑞: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英语教师。曾赴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孔子学院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两年。参编省级教材两部;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三篇;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三项。多次荣获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写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   王峰: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教师。主要讲授公共英语、欧美电影赏析课程。曾指导学生获得黑龙江省高职高专英语口语、英语写作技能大赛一等奖。   毛嘉岳:黑龙江生物科技职学院人文分院教师。主讲课程公共英语。发表高职课程相关论文五篇,参编教材一本。曾获全国高职高专写作比赛优秀指导教师。   王莉娅:哈尔滨石油学院外语学院院长,教授,全国英国文学研究学会会员,全国能源英语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高校英语教学学会学术委员,担任各项省级大赛评委和英语专评估专家。多年从事英语专高年级语言文学教学,主讲课程外国语言文学研究方法论、英语教材设计与分析。先后承担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十二项,出版著作、教材十余部,发表论文三十余篇,目前主持两项省级科研项目。曾获省教学成果奖、优秀科研成果奖、全国曾宪梓教师奖、省先进工作者等。   张敏:黑龙江民族职学院教授。黑龙江省妇女人才库储备人才,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面试官,学院英语专带头人。从事英语教学及跨文化交际、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出版教材十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七项。曾获黑龙江省高职高专院校师范类教学大赛一等奖。

理解当中国——英语读写
开课中

内蒙古财经大学
0人评价(130)人学习
【课程简介】 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当中国正处于近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国家对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能够讲好中国故事、参与全球竞争的高素质国际化外语人才,有着迫切的需求。该课程选取《理解当中国-英语读写》教材,服务于国家战略,是三进工作在我校外语专落实的具体体现。本课程旨在将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英语高级读写能力的培养有融合,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深入领会习近平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学会用中国理论分析当中国的发展与成就,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在内容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夯实英语字词句篇基本功,认识中国时政话语的语篇特点,提升时政文献阅读、学术讨论和学术写作能力。   【课程特色】 【主讲团队】 刘娟:教授,教龄20年,获省级第二届课程思政大赛一等奖、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 一等奖、“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一等奖、本科外语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二 等奖4项省级荣誉。负责人曾应邀向全国英语教师作课程思政和教学创新示范。指导学生比赛获英语写作国赛三等奖1次,写作省赛特等奖1次,获英语演讲省赛铜奖2次。近5年,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省部级课题5项,研究成果获省级领导批示2次。 解知霖:硕士,讲师。主讲《商务翻译》、《综合商务英语》等课程。曾获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大赛校级三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持课题两项,指导学生参加国才杯口译大赛获得自治区赛金奖。 冯娟:硕士研究生,内蒙古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讲《综合商务英语》、《综合英语》等课程。曾获内蒙古财经大学首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主持内蒙古自治区哲学社会规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等省部级项目3项,内蒙古财经大学教育教学课题1项,内蒙古财经大学课程思政课题1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十多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潘潇祎:硕士研究生,讲师,主讲《综合英语》《中国文化概要(英)》《口译》等课程。指导学生参加外研社国才杯阅读大赛获自治区一等奖,国才杯口译大赛获自治区铜奖。主持校级课题两项,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

商务英语写作
开课中

西安邮电大学
0人评价(22)人学习
【课程简介】 作为商务英语一流本科专的必修课,《商务英语写作》秉持学校建知识探究、能力建设、人格养成、红色基因“四位一体”的育人模式,建课程体系,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与情景模拟等方式,夯实基础,提升素养。   【课程特色】 ①精准目标、学科融通,重塑课程教学理念。摒弃以往只重视写作知识与技巧的讲授,加强英语写作学科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在课堂中体现知识传授和全面育人的现教学理念,强化过程教学法,将案例教学法灵活运用于课堂当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写作过程。 ②思政为本、与时俱进,优化建设教学资源。课程设计中融入思政元素,将立德树人的目标渗透到课堂活动及材料选择等各个环节。输入案例的选择既与学生程度匹配,又具有时效性,能反映中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的正向引领力,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自心,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课程活动设计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让学生领略国际合作中平等互、包容互鉴、互利共赢的大国格局。 ③能力驱动、过程评价,形成全方位考核体系。充分利用超星学习通、批改网等现息教学工具,随时掌握学生学习动态,形成学生作、课堂互动、分组任务、讨论等可量化考核及可视化的多维评价体系,增加考核公正客观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度和积极性。   【主讲团队】 徐丽华:女,中共党员,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一流商务英语专负责人,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担任TESOL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协会跨境电子商务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陕西翻译协会理事,剑桥大学商务英语认证口语考官,剑桥大学通用五级考试口语考官,国际商务英语教师和跨境电商运营师。 主持陕西省教改项目、工部“十四五”规划教材项目、全国翻译专学位研究生教育研究项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项目、中国外语教育基金及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主持校级教改类项目10项。主持陕西省社科项目1项、陕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0余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级项目多项;荣获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外语教学成果一等奖。主编或参与编写教材、著作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要成果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外语电化教学》《西北大学学报》等CSSCI学术期刊。 张茜:女,副教授,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在读,硕士生导师,英国剑桥商务英语(BEC)口试考官,TESOL国际英语教师。获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专硕士,西安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2012年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访问学者。2021年陕西师范大学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现任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MTI教育中心副主任。主讲《非文学翻译》、《学术英语翻译》、《科技英语写作》、《研究生英语》等课程。 侯静:女,副教授。从事英语专、商务英语专多门课程的教学,研究方向为二语写作和英语教学法。主持和参与省部级、厅局级和校级近二十项教学及科研项目,陕西省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公开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编写各类外语教材6部,指导学生获得多个各级各类英语竞赛奖项。 吕焱莘:女,讲师,群众,陕西师范大学博士在读。主讲《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曾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第六届外语微课大赛陕西省三等奖,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英语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说课组全国二等奖,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 杨暘:女,讲师,西安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在读,主讲《大学英语》课程,参与讲授《翻译实践与理论2》 《翻译理论》 《商务英语写作》线上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文学翻译。现为中国翻译协会会员。 朱柯睿:女,助教,中共党员,英国伯明翰大学TESOL硕士,中国矿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学士。现任西安邮电大学专任教师,主授大学英语全科。 刘柳:女,讲师,中共党员,西北大学英语语言学硕士,西安交通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现任西安邮电大学专任教师,从事商务英语、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主持省部级课题4项,校级教改项目1项,发表CSSCI论文6篇。

西班牙语口译理论与实践
开课中

外交学院
0人评价(17)人学习
系统化教学,以模块建教学内容结 本课程以主题模块搭建教学系统框架,各主题的教学内容、目标以及各个课时之间紧密联系,共同成本课程四个模块与四大主线的教学内容结。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指导实践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实践课,深度融合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确保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内容与教学安排上,严格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教学模式,旨在帮助学生先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再通过实践活动深化理解,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3. 挖掘主题思政内涵,练习内容新颖时效 本课程将思政教育融入教学各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译员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口译练习内容紧跟时事热点,选取最新素材和实例,通过与时俱进的内容设计,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新形势下的表述方式,提升应对实际口译工作的能力。   【主讲团队】 刘诗扬:外交学院外语系讲师。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翻译系博士、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西班牙语专本硕。西汉、英汉同声传译。曾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高级别会议,以及多个国家部委等单位提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语言服务。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研究、二语习得、跨文化研究、区域国别研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著有专著一部,主持多个校级科研与教学项目。主讲课程《西班牙语口译理论与实践》获第三届北京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及北京高校第十三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文科类B组三等奖。教学成果“面向外交翻译人才特色培养的西班牙语智慧口译教学”获外交学院2022年第十一届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中华时令草木
开课中

福建农林大学
0人评价(70)人学习
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通过对各个节气具有表性的中华时令草木的学习,学生将感受蕴含在植物中的蓬勃生命力,感知植物和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感悟这些时令草木中折射出的中国文化智慧。课程分六个章节,首先介绍中国二十四节气各不相同的气候、农事活动等,接着简要介绍植物的特征与门类,之后在春、夏、秋、冬四个章节中,挑选极具中国文化内涵的时令植物,从形态特征、文化意蕴、价值功能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课程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课程特色】 课程资源稀缺:目前暂无同类型其他英文慕课。 本课程内容适用面广,适合高校各个专的具备一定英文基础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对中国特色时令植物、对中国文化传播感兴趣的学习者。课程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线索,通过介绍各个节气具有表性的中华时令草木,引导学生感受蕴含在植物中的蓬勃生命力,感知植物和人类社会千丝万缕的联系,感悟这些时令草木中折射出的中国文化智慧。课程力求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主讲团队】 王宪:副教授,长期从事英语专英语写作、翻译教学与研究。主持各级教改科研课题10项,发表论文十余篇。主持福建省省级一流在线课程《英语写作能力进阶教程》一门,主持福建农林大学国际课程《中华时令草木》,出版数字教材一部,译著一部。曾获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总决赛二等奖(2023年)。指导各级大学生创新创项目5项,指导学生多次在“外研社-国才杯”、“批改网杯”、“百万同题”英语写作大赛中获奖。 朱震逸:毕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现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主修英语语言文学,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讲师。长期从事外语专基础教学,教学科目涉及剑桥商务英语和跨文化交际等。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8篇,参编教材两本,并且指导学生在大学生英语竞赛里得奖。2022年发表了两篇思政教学论文,并于2023年指导学生创新项目。 专注进行跨文化传播路径研究,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黄碧光:福建农林大学农学博士,教授,长期教授药用植物学相关课程,积极探索数字化引领的教学改革,善于利用多种智慧教学工具,如微助教、雨课堂、慕课堂等进行课堂教学辅助,重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紧密结合,知识理论讲授的同时兼顾其趣味性。发表多篇混合式教学教改论文,出版教材《药用植物学概论》一部(中国农出版社),出版数字课程《青草药识别》1门(2022年,高等教育出版社),获批福建省省级一流课程《青草药识别》一门(2019年)。

综合英语(4)
开课中

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
0人评价(348)人学习
通过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基础。   【课程特色】 课程资源稀缺:目前未发现本课程有类似的线上课程,所以在目前“综合英语(1)”-“综合英语(3)” 慕课已经上线并使用的基础上,本课程上线后,无疑能够填补该系列课程及相关领域的空白,满足相关英语类专学生及其他英语学习者的需求。同时,本课程立足于外研社第三版新教材及其配套新课件,部分主讲教师参与了官方课件制作,对于课程的内容选择合理,重点分析透彻,互动交流充分。同时,本课程恰当融入育人元素,较好体现了新版教材讲授中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主讲团队】 曹子昀:英国诺丁汉大学教育学硕士。2019年9月至今担任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外语系专任教师,现为外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与文学。目前参与教改项目两项:“阅读圈”在“综合英语”课程中的案例实证研究(院级)、整合“阅读圈”于“综合英语”促进学习者自主的研究(外教社中陶会重点项目)。目前在教课程为外国语学院英语专必修课程“综合英语(3)”、“综合英语(4)”、“英语阅读(3)”和“英语阅读(4)”。曾2020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二等奖;2023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江苏省二等奖。 步阳辉:南京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现为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或参与国家、军队及校级等各类研究课题20余项,其中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项目3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各类教学成果奖15项;指导大创项目3项;出版译著或编写教材10部;翻译外文教学资料数十余万字。2007年入选解放军理工大学“三大工程”教学科研骨干,2012年入选“三大工程”学术方向带头人;2012年获军队院校“育才奖” 银奖。

大美江西发现之旅
开课中

南昌大学
0人评价(3)人学习
【课程简介】 本课程旨在普及江西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为广大学习者提一个深入了解和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平台。我们期望无论是在校学生、教育工作者,还是对江西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都能通过本课程系统地学习到江西的传统文化知识,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本课程推荐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教学相结合。学生可以在线上通过视频、文章、互动讨论等形式预习和复习课程内容,课堂上则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进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以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本课程承诺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文化发展的最新趋势,定期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我们将引入最新的研究资料、案例研究和教学技术,保持课程内容的新鲜感和时感,确保课程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课程特色】 本课程精心打造了一个全面且多元的知识体系,覆盖了江西的艺术、科技、民俗等多个方面,深度挖掘并展现了江西文化的精华。我们采用混合式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旨在不仅传递理论知识,更重视学习者的亲身体验和实际感受,以此加深对江西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认同。 集结了一支由专家学者组成的权威教学团队,并配备了多样的教学资源,确保了教学的高品质和实际效果。在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本课程也鼓励学生进行文化创新,推动传统文化与现思想的有结合,为江西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获得对江西文化深刻的认识,并在创新中传承,成为江西文化的传播者和创新者。   【主讲团队】 邱璟:南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工艺美术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带头人,教育部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教育部第二批一流本科课程负责人,江西省高水平本科教学团队带头人,南昌大学教学名师,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负责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委,江西省专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委,江西省艺术教育委员会委员,江西省美协设计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主要从事课程思政教学、文化素质教学指导美术与设计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迄今获江西省本科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奖项100余项。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20余部。迄今主持并主讲了9门跨学科、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项目平台、新华网新华思政平台、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等多家平台上线运行的精品课程及国际课程。   曾勍炜:男,中共党员,硕士,研究员,南昌大学软件学院教授,现任南昌大学教务处副处长。主编全国息化计算应用技术资格认证项目教材2部;取得发明专利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任江西省计算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教育厅教育省域网技术组副组长、国家司法鉴定人(电子数据鉴定)、江西教育网络安全和息化专家委员会委员、江西省公安厅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组专家、江西省高校教育息化学会常务理事。主讲“C语言”“网络安全技术”“中国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等课程。   石力: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现任南昌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美术系主任,江西省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西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南昌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梁辉:硕士研究生,中共党员,现任南昌大学教务处教务科科长。参与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改课题3项、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教改课题、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多项;参与编写教材多部;指导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竞赛奖多项。   程嘉威: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大学美育》等多本教材参编,为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成员,所参与的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   许广浩:男,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迄今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持或参与艺术类重点课题3项;申请个人专利2项;获得国家级、省级设计类比赛奖项若干。   谢浩宇: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迄今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专竞赛等级奖十余项,其中两岸新锐设计竞赛·华灿奖全国三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全国二等奖和全国三等奖、江西省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一等奖。 吴雨萱: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迄今获十余项项省级和国家级专竞赛等级奖, 《大学美育》等多本教材副主编与参编,为多门在线开放课程团队成员,所参与的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   范雨婷:南昌大学硕士研究生,迄今获多项省级及国家级专竞赛等级奖,《大学美育》、《设计概论》、《大学生职生涯规划与就指导》等多本教材参编,所参与的课程获批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等多项荣誉。   熊若婵:女,中共党员,华中科技大学理论经济学博士。已于CSSCI、SCI、SSCI发表经济学论文7篇,目前担任SSCI期刊审稿人,参与ICEF、城市与发展经济学前沿论坛多个学术会议。共获得优秀学奖学金8次,省级奖项一次和校级奖项二十多次。   罗一言:男,生于1995年5月,江西南昌人,本科毕于荷兰蒂尔堡大学经济学,硕士毕于香港浸会大学应用经济学,并获优秀毕生荣誉,目前在澳门科技大学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

中国文化翻译
开课中

青岛滨海学院
0人评价(13)人学习
因此,培养具备中国文化翻译能力的专人才,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迫切需求。 英语专和翻译专的学生肩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使命。在专学习中,他们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还需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并具备将中国文化准确翻译成英语的能力。因此,开设专门的《中国文化翻译》课程,有助于完善英语专和翻译专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学生的专素养和综合能力。除了英语专和翻译专的学生,社会上还有大量的英语学习爱好者。他们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希望通过学习中国文化翻译,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和文化素养。 本课程以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中国文化英译教程》为参考教材,融合大量经典文化翻译案例,讲授中国文化元素的内涵及其翻译技巧与方法,可以为英语、翻译专学生以及英语学习爱好者提一个文化翻译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满足专学习需求,提高文化翻译能力,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发展。   【课程特色】 ①课程以专名、称谓、颜色、动植物、数字、方位、成语典故与委婉语等文化元素为主要内容,相较建筑文化翻译、旅游文化翻译等专门领域的课程,内容更加全面,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②课程注重中国文化与英语知识的交叉融合,讲解所选实例均出自经典文学作品的经典译本,通过经典译文赏析,帮助学生熟知不同的翻译方法,同时强化学生对中国文化、经典文学作品以及翻译的认知与了解。   【主讲团队】 王安娜:女,副教授。主持市厅级及以上课题3项,参与省、市厅级项目11项,出版译著1部,发表学术论文7篇,获教学成果奖3项。曾获第六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山东赛区三等奖、第四届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山东省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武会芳:教授,加拿大萨斯喀彻温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开展省市级课题研究 6 项;主持建设山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 1 门、省级一流课程1门,智慧树山东联盟共享课程 2 门。获山东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获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1 项。 郑文文:副教授,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主编教材2部、翻译专著2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8项。获得2021年度第八届山东省超星杯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二等奖,多次指导学生参与各级各类英语竞赛,互联网+和创新创大赛,获“优秀指导教师”荣誉称号。 邱艳春:副教授。主持各级各类研究项目10项,发表学术论文12篇,获教学成果奖4项,曾获首届全国翻译技术教学大赛华北大区赛优秀奖、外研社课程思政案例教学大赛三等奖。 张婧:讲师,主持各级各类研究项目6项,发表论文1篇,曾获第二届“中语智汇杯”全国高校互联网+英语教学大赛特等奖,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及行能力,善于利用现教育息技术及网络资源,丰富课堂组织形式,纵深建知识网络。 韩力梅:讲师。主持各级各类研究项目3项,发表学术论文1篇,曾获首届全国翻译技术教学大赛华北大区赛优秀奖、山东省“齐鲁最美翻译”外语演讲大赛职组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