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您找到课程结果约 188

BISU-语言测评
开课中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0人评价(5)人学习
课程内容包括语言测评的基本概念、原则、开发方式、发展趋势、评价理论和方法、测评有用性论证、学生表现收集和分析。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在外语教育教学中能够使用所学理论原则指导其测评实践,同时也帮助外语教师或未来外语教育从业者提升专业评价素养。 【课程特色】 问题为引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从外语教师语言课堂中有关语言教学和测评的常见问题出发,将外语教师的测评实践与课堂教学相联系,深入浅出地介绍语言测评。 促学为目标,教学和评价相联系 课程注重语言测评的促学价值,把以评促学(assessment for learning)理念作为基础,强调测评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运用理论开发和设计更为有效的测评工具,更为科学地开展语言测评和使用测评结果反馈教学。 学生为中心,师生和同伴相研讨 课程设置了丰富的课堂提问和课下研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与课程主讲教师和同学交流研讨,促进学生对语言测评理论的理解和方式方法的掌握。 【课程团队】 曲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言测评、外语教育;现任中国职业外语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高校外语学科发展联盟课程与教材建设委员会委员;科研成果发表于《外语教学》、《外语学刊》等学术期刊;翻译出版SAGE质性研究工具论丛第二卷译著一部,主编出版“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五部。 张玉美: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讲师、英语教育系主任;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语言教学与语言评价;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研究成果;参与编写专著两部;曾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多项省部级语言测评项目。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一些学者的学术专著和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

当代美国社会与文化
开课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84人评价(32)人学习
经济方面包括国内经济、金融、外贸和工作就业等。社会方面较为广泛,包括教育、移民、种族、家庭、媒体、娱乐、犯罪和警察等话题。每一个话题都将提供一个审视美国社会的独特视角,使学生获取对美国文化的多维度、全方位的深刻理解。    课程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停留于简单的文化介绍层面,而是注重对美国社会深层架构的探索,提升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分析能力。课程积累了二十多年的教学经验,采用全英教学,教学团队国际化,跨文化的视角尤其适用于想了解美国社会文化的中国学习者。 参考资料 1. Zinn, Howard. 2015. A People's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Harper Perennial Modern Classics. 2. Forte, David F & Spalding, Matthew, ed. 2014. The Heritage Guide to the US Constitution, revised. Regnery Publishing. 3. Sadker, David M. 2011. Teachers, Schools, and Society: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3rd ed. McGraw Hill Education. 4. Bayor, Ronald H, ed. 2016. The Oxford Handbook of American Immigration and Ethnicit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 Stinnet, Nancy; Stinnet, Nick; DeGenova, Mary Kay & Rice, F Phillip, ed. 2016. Intimate Relationships, Marriages, and Familie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6. Schiller, Bradley R & Gabhardt, Karen. 2015. The Economy Today. McGraw-Hill Education. 7. Segal, Elizabeth A. 2009. Social Welfare Policy and Social Programs. Cengage Learning. 8. Noel, Hans. 2014. Political Ideologies and Political Parties in Americ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Sweet, Stephen A. 2016. Changing Contours of Work: Job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New Economy. SAGE Publications, Inc. 10. Luther, Catherine A. 2011. Diversity in the US Mass Media. Wiley-Blackwell. 11. Neubauer, David & Meinhold, Stephen S. 2016. Judicial Process: Law, Courts, and Politics in the United States. Cengage Learning. 12. Panzarella, Robert & Vona, Daniel. 2013. Criminal Justice Masterworks: A History of Ideas About Crime, Law, Police and Corrections. Carolina Academic Press.

学术英语写作
开课中

北京理工大学
4人评价(3)人学习
满足学术需求  本课程定位学术英语写作,侧重学术场景下书面交流的需求,因此教学内容不仅包括段落篇章布局,写作体裁和写作方法,特别包括了学术研究中必备的表格描述,动态流程描述,静态图示描述和地图变化对比描述等,以助力学生未来学业进阶。 坚持学术诚信  课程内容针对学生常见的对于学术诚信的认知盲区,特别设置了学术诚信专题,详细介绍文内引用的三种模式及使用技巧,使学生熟悉引文规范,为学生未来科研发表清除误区和障碍。   【课程团队】 张莱湘: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教学与研究方向为学术写作、英语词汇学。主编教材《大学实用英语写作教程》,《大学实用英语词汇教程》等。主编的教材荣获第七届兵工高校精品教材,2019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学术用途英语》主要完成人。 郭瑞:北京理工大学讲师,毕业于清华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写作,主讲课程包括大学英语、学术英语、英语实用文体写作、学术写作。参编《大学实用英语写作教程》、《研究生英语实用写作教程》、《清华英语(基础教育版)》等多部教材。 沈莉霞: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从事本科和研究生公共英语教学,主讲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研究生英语,学术用途英语,英语写作等;参编教材包括《理工专业通用学术英语》、《大学实用英语写作教程》和《新世纪研究生英语教程》;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 版权声明:因教学需要,本课程视频中有部分资料直接引自互联网,在此对相关资料所有方表示真诚感谢!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

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
开课中

中国音乐学院
0人评价(57)人学习
在SSCI 国际期刊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国内专业期刊《现代外语》、《上海科技翻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英语教学》、《山东外语教学》等期刊公开发表教学研究论文约20篇。其中,“英语科技论文标题句法结构的调查研究”获得省级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跨文化交际:中英文化对比》、《中国文化英语教程》、《艺术类大学英语》、《音乐英语》、《音乐剧英语综合教程》等11部教材,其中两部分别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和“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邓慧萍:副教授,曾发表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相关论文9篇,主持或参与各类科研或教研项目十余项,参与编写英语教材6部。主编的课件“跨文化交际:中西文化对比”获北京市2019年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曾获中国音乐学院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中国音乐学院教师教学能力展示与评比最佳教材奖等。 张慧丹:英语语言文学硕士,中国音乐学院副教授。多次获得教学校优秀教师奖,在《教学与管理》、《教育评论》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写《音乐剧等教材和教辅用书近10部;参与、主持市级和院级项目6项。

造福人类的幸福草
开课中

福建农林大学
0人评价(6)人学习
【课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告中明确提出了“加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使命,也 为外语课程建设指明了方向。农业技术及对外援助传播是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内容,用外语讲好中国农业故事是农林院校英语类专业新阶段的战略任务。本课程通过讲述现代农业新技术菌草造福人类的故事,分享中国减贫和生态治理经验、传播中国农业发展智慧,同时服务于农、林交叉的农林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农林特色话语体系构建。   【课程特色】 菌草技术是“小而美、惠民生”的外交名片,林占焙教授的菌草宁夏扶贫故事也成为热播视剧《山海情》的原型素材。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该技术,也不知道林教授如何运用菌草技术助力国内减贫和国际援外。本团队教师团队率先通过重点案例传播菌草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多模态形式普及菌草知识,让更多人通过了解菌草,熟悉菌草减贫故事,拓宽减贫致富门路。   【主讲团队】 周晶: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公共外语教学部讲师,主要讲授大学英语课程。2017-2018年赴美国奥特本大学访学。研究领域为跨文化教学;跨文化传播。 教学奖励:1. 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全国复赛一等奖(2023.7);外研社“教学之星”福建 赛区本科高校大学英语组团队二等奖(2023.6);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 福建福建农林大学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2022);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团队福建赛区三等奖(2022);3.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首届“钉钉”杯全国大学外语写作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奖(2020) 张云清: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副院长,研究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翻译与传播、商务翻译、信息技术与外语教育、跨文化交际。主持国家级一流在线课程《外经贸英语函》,主持省级一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基于中非菌草技术推广的英语翻译虚拟仿真实验》,先后主持校级、省级以上课题十多项。在SCI、EI、CSSCI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国家级出版社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合计6部,在编部级教材1部。 傅超波: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为外语教育管理与教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国际中文教育行业管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行业管理、研究与实践等。具有丰富的外事外交、国际中文教育管理与教学实践以及英汉汉英口笔译经验,在各类外事外交场合和国际学术会议中担任口译100多次,翻译官方文件和正式文件十万字;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外研社-福建农林大学双语工程名著翻译项目”,完成名著重译4本,总计约12万字。主持和参与科研课题20多项,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和参编教材16部,发表译著2部、科普论文3万余字,在版译著和专著2部。 林冬梅: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与生态学院(碳中和学院)硕士生导师,联合国菌草项目技术顾问,长期从事菌草技术科学研究与菌草“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菌草服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践。担任我国援助中非、巴新、斐济、莱索托、卢旺达等国菌草技术项目国内负责人及项目专家。带领菌草科创乡村振兴实践团队荣获“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优秀团队”。指导学生团队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公益创业赛银奖等多个奖项。撰写减贫案例被外交部和国务院扶贫办编制的《消除绝对贫困-中国的实践》收录,以及被联合国南南合作办公室《生态经济南南合作与三方合作》英文告收录。获“福建省援外工作先进个人”、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中非共和国国家感恩(军官)勋章、“农工党中央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蓝桂兰:福建农林大学戴尔豪西大学联合学院(国际学院)讲师。研究领域为话语分析,跨文化交际。出版《跨文化交际与大学英语教学 》、《互文性视角下的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等,主持厅级,校级课题三项,参与厅级及校级课题两项。

基础日语一(初级日语实用表达)
省级
开课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0人评价(60)人学习
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教学反馈、教学等,精准掌握学生需求,以凸显实用性、互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成效。 “基础日语一”是日语专业基础必修课,旨在为零基础学生打下夯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日语阅读能力。   【课程特色】 注重课程思政:使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同时增长见识,加深对外国文化、风土人情的了解,学习如何用日语讲好中国故事。在掌握基础日语语法、句型的基础上,使学习者运用所学语法、句型展开交际会话。培养和提高学习者日语口语实际输出能力,引导学习者举一反三,扩展表达范畴。 更适合中国学生的课程设计:与日本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针对中国学生的痛点、难点设计课程,使学习者不必在已熟悉的汉字上耗费时间,事半功倍; 授课教师专业,教学形式多样,课程内容丰富:与国内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大部分内容采用中日双语进行,中教讲原理和方法,外教带领学习者反复练习,学习效果更好。课程内容上更注重趣味性和实用性,课程资料丰富,教师长期在线跟踪,学生反馈良好。   【主讲团队】 王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日本文学、日语教育。省级质量工程与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21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基础日语》为例,第一参与人;广东省社科规划办一般项目(2022年),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著作日文翻译规范的嬗变研究,第二参与人;省级质量工程课程教研室项目:基础日语教研室(2021年),第三参与人。

基础法语
开课中

邯郸学院
0人评价(12)人学习
孙红艳:博士,教授,邯郸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河北省教学名师、先进工作者,感动邯郸教育十大人物,邯郸市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社科青年专家,河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北方学院兼职硕士生导师,河北省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建设课程负责人、“英语专业文学与文化课程群教学团队”带头人,主持课题获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参研课题获河北省优秀教学成果奖3项,主持省高校教学改革课题、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各1项,在研省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项;出版专著1部,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译著6部。 魏晓红:邯郸学院教授,河北省教学名师,河北省师德先进个人,历年教学评估优秀;是河北省高校精品课(《英美文学及选读》)负责人,河北省高校英语教育主干课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河北省高校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负责人,河北省高校语言教学实验示范中心建设单位负责人,河北省精品在线建设课程(《英美文学及选读》)建设负责人。先后主持省级教学与科研项目11项,参与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项目8项;出版专著1部,译著2本,编写教材10套,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河北省高校第四、六、七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项,河北省优秀翻译成果一等奖1项,第一、二、三、四届“中国外语微课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

中国减贫的福建故事
开课中

福建农林大学
0人评价(199)人学习
中国的农村、农业发展始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中国的绝大多的贫困人口曾经都集中农村地带,中国在农村地区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的实践和经验为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和社会治理提供重要启示。中国摆脱绝对贫困的地方实践则更是人民与政府、社会各界通力协作的智慧结晶。 本课程聚焦东南沿海有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源头的福建省,关注八闽大地脱贫奔小康的历程,选取具有时代性、代表性的案例作为讲述的载体,力图呈现中国地方实践智慧、中国地方创新精神。内容涵盖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脱贫、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以及生态保护扶贫、科技特派员扶贫、东西协作扶贫以及福建省典型脱贫奔小康案例,讲述下党、赤溪等地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故事。   【课程特色】 《中国减贫的福建故事》是一门以外语人的视角、以跨学科的基础,以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伟大成就为背景,讲述中国减贫实践和理论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中国减贫实践概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中国脱贫、中国精准扶贫战略以及产业扶贫、生态保护扶贫、易地搬迁扶贫、教育扶贫、科技特派员扶贫、东西协作扶贫等内容,各个专题内容下均以福建省各个地区典型的脱贫奔小康的实践为案例,讲述下党、赤溪等地弱鸟先飞、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的故事、长汀生态治理与贫困治理相结合的长汀经验等特色实践和智慧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 本课程是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大背景下,将外语、贫困治理、农村发展、社会治理、改革创新、生态文明、教育等涉及多社会科学领域相结合,对大学英语教师只教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等固有做法的一次改革的尝试,体现语言与学科内容融合、语言服务于学科、学校、国家发展需求等理念。 本课程的创新体现在: 第一,在课程内容上,较为系统全面地以中国减贫、脱贫为主题,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第二,从语言文学这个学科角度而言,它将语言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是用英文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创新,也是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一次创新。   【主讲团队】 汤志明: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中国农林科学与文化翻译与传播中心成员,2004年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英语专业,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MPA)硕士学位、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习得与语言教育研究、跨文化传播;多次荣获教学比赛奖励:国际学院首届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三等奖、福建农林大学第三届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外研社2022“教学之星”教学竞赛福建省赛区决赛三等奖。主持省厅课题2项,横向课题1项;福建农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三等奖,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1人次特等奖、4人次一等奖,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文章3篇,在《福建农林大学学》等国内刊物发表论文7篇,并完成全国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英语阅读核心技能训练》(2020)。目前在编《大学英语写作教程》、(中国林业出版社)、《从脱贫走向振兴的福建乡村》等多部省级规划教材;开设中国脱贫主题相关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将专业所学与国家需求结合,在教育一线充分践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陈白璧:福建农林大学教授。MTI翻译硕士学科带头人,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特聘委员、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福建省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林科学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中心副主任、南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福建省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会员、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本科评估专家委员会召集人(2017)、美国肯特州立大学杰出访问学者、福建省优秀教师、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长期从事专业英语教学与科研及生态文明的跨学科研究工作,曾任第六届福建农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2016-2021)、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等科研项目10余项,在CSSCI、SCI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出版学术专著、译著、编著、教材等共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领导肯定性批示决策咨询与建议共5项,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参与并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共3项,获福建农林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竞赛(教授组)二等奖,获2021年度国际学院科研贡献奖第一名。主要从事应用语言学、翻译与传播、生态文明(跨学科)等研究。 蓝书剑:福建农林大学讲师。本科毕业于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后取得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位。主要研究领域为二语语言习得与语言教育研究、跨文化传播,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中国农林科学与文化翻译与传播中心成员。在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方面持续钻研深耕,获第十三届“外教社杯”全国大学英语教学大赛(福建赛区)综合组三等奖、2022年外研社“教学之星”大赛福建赛区本科高校大学英语组三等奖,主持外语通识课程思政探索与研究、国际化视野下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研究、思政元素融入大学英语精读教学的探索、国际课程项目《享誉世界的福建茶》等多项课题,参编《英语品读福建茶》教材,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周晶:福建农林大学讲师。本科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得福州大学法学硕士学位。长期从事外语教育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局部语法视角的跨学科学术文本评价意义研究”、“学术论文中评价意义的跨学科对比研究”等市厅级、校级课题。曾获得福建农林大学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9年第十届“外教社杯”全国高校外语教学大赛(大学英语组)福建赛区视听说课组一等奖。2021年福建农林大学首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暨第十三届教师教学竞赛团体二等奖;2022年福建农林大学首届课程思政教学大赛一线教师文科组一等奖。 黄玲:福建农林大学讲师。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福建农林大学国际学院公共外语教师,长期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和跨文化研究。主持多项省级及校级课题,讲授《新视野大学英语》、《出国留学英语写作教学》、《雅思阅读》、《考研英语写作》、《国际交流实用英语》、《国际交流英语》等课程。2017至2018年,赴美国俄亥俄州奥特本大学访学一年。2021-2022年主持《菌草与国际减贫》国际课程,2022年主持《福草开道:中国菌草文化》译著编写,2022年参与《农林科技文本翻译》教程编写。

语用学导论
开课中

南京大学
0人评价(5)人学习
【课程特色】 1)“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支撑; 2)全英文授课; 3)主讲专家为语用学全国性学会的带头人(2015-2023 担任学会会长); 4)国内外名家参与; 5)练习、研讨、汇等齐全。   【主讲团队】 陈新仁: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大学外语部副主任、南京大学外国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国家语委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East Asian Pragmatics  (ESCI) 主编、《外国语文研究》(CSSCI集刊)主编、《中国语言战略》(CSSCI集刊)第一主编、Pragmatics (SSCI)副主编、Researching and Teach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荣誉主编。研究兴趣包括语用学理论与应用、外语教育与教学、语言政策与语言规划等。独著、合著、译著28部,发表学术论文220余篇。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学术兼职包括国际语用学协会顾问、中国逻辑学会副会长、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顾问、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英语教学分会和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等。匈牙利科学院客座讲席教授,哈德斯菲尔德大学(英国)、华中科技大学等国内外15所高校兼职教授。

德语国家概况
开课中

大连外国语大学
0人评价(13)人学习
若资料涉及版权问题,还请联系课程团队予以妥善解决。)